“互聯網+”模式,給學校教育帶來的改變僅僅是信息獲取渠道的豐富化、知識傳遞方式的多樣化嗎?當我們把教育的視線從學校擴展到社會時,當時空距離被互聯網拉近時,家庭與學校,會發生怎樣的改變?麗水學院幼兒師范學院在利用“互聯網+”溝通家校關系,改變傳統的學校與家庭合作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上,做了積極的嘗試。
優質親子教育資源上線、在線遠程家庭問題診斷,讓學校教育的過程有了更多助力;家長通過在線學習家庭教育的相關知識、學習情況實時反饋,讓家校溝通的過程少了許多彎路。教育信息化用技術賦能學校內外,為家校協同、全員教育的探索提供了更多可能性。
4月8日,“父母微課堂”首期課程開啟,當期推出的視頻內容是杭州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傅素芬老師的《如何幫助困擾中的孩子》。由此,一場突破傳統家長學校授課方式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便捷特點、基于家長需求、挖掘專家資源、內容精準定制的家校共育的教學改革正式推開。
“父母微課堂”一期課程20分鐘以內,話題聚焦,專家引領,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時隨地點擊觀看,節約了時間成本,學習起來也更加方便有效!霸普n堂”一經推出,就得到了家長們的熱烈歡迎。自啟動之日起至發稿之日,已開設九期課程,內容涵蓋親子溝通、心理健康諸多方面,為全校家長提供家庭教育的智慧和路徑。
信息技術直接推動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關系的新變革,讓“家校兩地分離、教育協同一致”這一目標的實現成為可能!笆裁词窃贫烁改刚n堂?就是通過數據平臺,讓所有學生家長都享受到優質的家庭教育資源!蔽倚W生處負責人介紹,云上家長學校的建設,首先需要一個統一的平臺。三月下旬,歷時半個月,全校34個班級,在學校信息技術中心的協助下,依托釘釘,全面完善了家校群信息,確保每一位孩子的家長都被包括其中。

一堂以“談優質教養、健康上網”為主題的線上專家講座剛結束,隔著屏幕,討論還在熱火朝天地進行,屏幕兩端,是我校各個班級的班主任和學生家長們。
“我家孩子是敏感的性格,如果是您來和我家孩子講手機使用問題,您會重點講哪些內容?又會放手哪些部分讓孩子自己去思考?”“我家孩子遇到問題第一時間從來不會想著向家長求助,反而喜歡在網絡上發泄一些情緒,我作為家長該如何發現蛛絲馬跡,如何去進行有效溝通呢?”學生家長們紛紛提出疑問,請班主任支招。
“現在的家長因為忙于生計,很少有機會能得到專家的指導,這樣的機會很難得!班主任作為指導的第一環節,會把與家長溝通中發現的問題,及時反饋給學校心理健康辦公室,使得這種指導可以更深入地進行!毙睦磙k公室的負責人杜老師說。
如果說早期的“互聯網+”模式旨在構建新型便捷高效的家校聯系方式,開辟家校溝通的新渠道,那么我校的“線上名師講座”無疑將“互聯網+”模式實現了內容的縱深化。專家與名師共同參與,采取家長隨時觀看、教師實時交流,不僅低成本、高效益地向學生家長傳輸家庭教育資源,更創新了的家校溝通的模式,從而有效提高學校教育的成果。

“父母微課堂”、“線上名師講座”作為我!霸贫思议L學!苯ㄔO的重要組成部分,現已經過兩月的實踐。根據學生處負責人介紹,學校將在第一期工作的基礎上,總結反思,通過突出體系化和信息化兩大特色,將重點做好以下內容:
第一,進一步融合配置、完善平臺建設。繼續開發“互聯網+”學習資源平臺,融合各項資源配置,細化“教育動態”“父母學堂”“名師在線”“心理導航”等專題板塊。通過視頻技術建立教師、學生、家長優秀資源平臺。